感冒豆腐能吃吗

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其制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颀的《物原》等古籍中都有记载。

中医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赤眼、消渴等症,并解硫黄、烧酒之毒。

补中益气,防治骨质疏松

豆腐可用于食疗,比如:

葱炖豆腐,可治感冒初起,建议每日食用3~5次。

鲫鱼与豆腐共煮,可治麻疹出齐尚有余热者,也可用于下乳。

葱煎豆腐,可治水肿。

豆腐萝卜汤,可用于痰火吼喘。

现代营养学证实,豆腐蛋白质含量丰富,利于消化吸收,被誉为“植物肉”。

钙含量也很高,对骨骼的生长发育颇为有益。它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

豆腐不含胆固醇,适合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用于药膳。

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能减少中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过低造成的骨钙流失。

买回豆腐要冷藏

豆腐本身的颜色略带微黄色,如果色泽过白,有可能添加了漂白剂,不宜选购。

此外,豆腐是高蛋白质的食品,很容易变坏,尤其是自由市场上销售的板豆腐,更需要多加留意。盒装豆腐需要冷藏,所以在购买时需要前往有良好冷藏设备的场所选购。

当盒装豆腐的包装有凸起,里面的豆腐混浊、水泡多且大,不宜食用。

没有包装的豆腐容易腐坏,买回家后应立刻浸泡于水中,并放入冰箱冷藏,烹调前取出。取出后常温放置的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

最好在购买当天食用完,也可依所需分量切割使用,剩余部分放回冷冻室。

哪些人不宜食用豆腐

豆腐中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异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者忌食。

脾胃虚寒,经常腹泻便溏者也要忌食豆腐。

豆腐养生食谱

豆腐可以切成块、片或丁,做出多种菜式,如冷盘、热菜、汤羹、火锅。

菜谱一:玉米豆腐粥

食材:

豆腐1块,玉米1根,鸡蛋1个

做法:

1. 玉米剥离成粒,洗净备用;鸡蛋打散备用;

2. 锅烧水,烧开后将豆腐和玉米粒一起放入锅中,再次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直至玉米变成粥状;

3. 加入食盐调味,将鸡蛋液倒入锅中,搅拌成蛋花,关火即可食用。

营养点评:此粥可健脾利尿、降血压,还能补充蛋白质。

菜谱二:泡菜豆腐汤

食材:

豆腐1~2块,韩国泡菜一碗,五花肉50克,食用油、蒜、香油适量

做法:

1. 韩国泡菜切段,五花肉切片,蒜切末,豆腐切块备用;

2. 烧热锅倒油,放入蒜末和五花肉,翻炒一会儿;加入泡菜,倒入豆腐,简单翻炒;

3. 加入足够的清水,没过所有食材,炖煮约20分钟;放入牛肉粉、香油、蒜末调味,即可食用。

营养点评:此汤香味扑鼻,可补钙、开胃、生津解毒。

菜谱三:豆腐菊花羹

食材:

豆腐10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食盐等调味料少许,生淀粉少许

做法:

1. 将野菊花和蒲公英煎煮1个小时,取出汁水约200毫升;

2. 将豆腐和调味料加入蒲公英汁水中,一起煮沸;

3. 加入适量的水淀粉勾芡,搅拌均匀即可。

营养点评:此羹可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疹、皮肤瘙痒。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