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早睡早起

核心提示:广东人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 是说冬至这一天有“年”的气氛, 但还是因为冬至是数九的开始, 在这个节气里, 养生更加重要。

《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 即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 阴极阳生, 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 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 并发挥其滋补功效. 也就是说, 冬至前后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 因此, 清远市中医院养生专家陈太日认为, 此时节更应科学地运用养生之道, 适当调理, 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 除了保持精神豁达乐观、避免过度劳累、早睡晚起、适度运动、节欲保精外, 饮食上不妨多吃些坚果。

起居:早睡晚起为宜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 气候变化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春夏为阳, 气候温热; 秋冬为阴, 气候寒冷. 人也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 发生生理上的变化. 冬季的3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 天气非常寒冷, 应重视保护身体的阳气, 不使其过度耗散. 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 体内阳气储存不足, 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四肢无力、头晕欲厥等现象, 对养生不利. 因此, 这个时候应该在起居饮食上多加注意。

首先, 冬至养生要保持精神畅达, 不为琐事劳神, 避免过度劳累. 民间养生有“起居有常, 养其神也, 不妄劳作, 养其精也”的说法, 冬至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 就能保养神气, 劳逸适度可养肾精. 因此, 在起居上, 市民应早睡晚起, 等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 “因为冬季天气寒冷, 晨练过早容易使人体受寒冷空气刺激,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陈主任建议, 时间自由度大的锻炼者, 可将晨练安排在早上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 早晨时间紧张的上班族, 则可在六七点时进行适度锻炼。

此外, 冬季高血压患者如果晨练太早, 气温太低会使血管骤然收缩, 导致血压迅速升高, 可能引发心绞痛发作, 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在上午八九点之后开始晨练, 晨练之前应先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而外出的市民也要多穿衣服, 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 防止阳气过度消耗, 同时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冬至前后睡好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除了保证夜间睡眠, 午饭后可以适当打个盹, 但要避免睡时着凉. 其次, 要注意防风防寒.

应该注意的是, 这时候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避免损伤阳气, 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动静结合的运动。

饮食:喝粥可以润燥滋阴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 冬至后, 气温趋于寒冷, 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滋补身体的食物, 会让大家都满意.

据介绍,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 中医将其分为几类. 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 如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都是美味佳肴, 在冬季可作为补益的佳品. 但过多地食用温补类食物, 容易上火.

其次是进补平补类食物, 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猪肝等, 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热的性质, 又不易滋腻妨胃. 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 具有滋阴益肾、补精填髓的功效, 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同时, 寒冷也影响人的泌尿系统, 促使排尿增加, 较多的钠、钾、钙等无机盐随尿液排出. 因此要补充相应的食物. 专家建议, 在多吃蔬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鱼类和蛋类等食品. 有条件的话, 可多吃甲鱼、羊肉、桂圆、荔枝和胡桃等, 这些食物既味美又富含各种营养成分. 它们不仅能补充因寒冷消耗的热量, 还能益气养血, 对身体虚弱者尤为适宜.

另外, 在平时的饮食上, 要保证营养素的合理调配和补充. 冬季寒冷, 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都有增加. 老年人因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的影响, 往往缺乏钾、钙、钠和铁等元素. 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 导致上述无机盐随尿液增加, 因此应及时补充. 除了大白菜, 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虾米、芝麻酱、猪肝和香蕉等食物, 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 应常换品种, 合理搭配.

值得一提的是, 广东人习惯常年喝粥. 这种饮食方式是正确的, 尤其是早餐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 可以润燥滋阴, 有益于养生. 陈主任说, 日常煮粥时, 可根据喜好加入各种水果、枣、鱼片、鸡丝、皮蛋等, 做出美味的粥即可。

进补:应根据年龄和体质分别对待

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 并不是适合每个年龄阶段的. 针对有些人认为“晚补不如早补”, “9岁孩子喝太阳神”等说法和做法, 陈主任解释说, 进补要根据体质和年龄阶段来定, 如果没有把握这个区别和“度”, 很容易适得其反. “过早进补容易影响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 过晚则可能错过良机.”

传统医学认为, 正常人进补, 男子宜在40岁左右开始, 女子宜在35岁左右开始. 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 首先, 中年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优于老年人, 既能进补也能受补. 其次, 男子在40岁以前精力旺盛, 肌肉饱满, 筋骨健壮; 40岁后开始出现肾气衰退现象. 而女子35岁前身体健壮, 面貌娇嫩, 头发生长旺盛; 35岁后, 精力开始不济, 面部开始焦枯, 头发开始脱落.

还有报道称, 越来越多资料表明, 40岁是人体健康状况发生改变的界限. 原发性心血管疾病多数在40岁后开始出现症状, 并逐渐加重. 如动脉硬化, 尤其是脑动脉硬化, 多发生在40岁以上. 老年性关节炎(也称增生性关节炎), X光片常在30-40岁以后出现变化. 癌症发病时间也有差异, 肺癌好发于40岁以上, 胃癌好发于40-60岁, 肝癌好发于30-50岁之间.

提醒:热水泡脚不适合每个人

入冬以后, 有些人常常感到腿脚冰凉. 中医专家建议, 每天坚持泡泡脚, 对于缓解腰腿酸疼、失眠焦虑等都有帮助, 尤其是在冬至后配合其他养生方法, 每天坚持泡脚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但要注意热水泡脚并非适用于每个人.

中医认为, “风寒脚下生”, 冬天气温寒冷, 人体容易出现气血淤滞、寒性肌肉酸痛、神经末梢循环不良等问题, 导致手脚冰凉和其他不适. 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以疏通经络, 解表散寒, 缓解手脚冰凉, 扩张毛细血管, 促进脑部供血等作用.

但如果患有脚气的人经常用热水泡脚, 容易造成伤口感染. 此外, 糖尿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不适宜用热水泡脚, 所用水温以温度适宜为好.

另外还需注意, 冬季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 热但不烫即可. 水温太高容易引起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 同时也可能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 导致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

常用的冬至药膳方:

八珍 (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四味 (当归、芍药、川芎、地黄)(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单方 (人参、当归、田七、杜仲)

用法:将备好的中药装入纱布袋, 放入大沙锅内, 倒入清水浸泡30分钟. 把清洗干净的家禽、猪脚、猪腰、鳗鱼、甲鱼等处理后放入砂锅与药同煮. 开锅后文火慢炖至有效成分完全渗入汤中, 肉中的软骨松软易嚼. 此时药膳煲汤的味道醇香, 可令人垂涎三尺.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