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是什么意思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保健防病的谚语,意思是春天不要急于脱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入秋后,很多人不重视保暖,盲目进行“秋冻”,一些免疫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很容易在这个时候患上呼吸道疾病。“秋冻”看似简单,但要合理、适度、健康地“冻”并不容易。

初秋是“秋冻”的最佳时机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冻九捂四”指的是在乍暖还寒的四月不要急于减少衣服,不妨多穿一点;相反到了九月不必急于增加衣服,有时可以少穿一点。

“秋冻”可以保证机体从夏季的炎热逐渐适应秋季的凉爽,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这样的防寒锻炼能够提高人体的抵御疾病的能力,尤其对呼吸道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初秋虽然气温开始下降,但并不寒冷,这时是开始“秋冻”的最佳时期,最适合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只有在夏末秋初开始“秋冻”,才能自然过渡到对秋凉和冬寒的机体调节,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在日夜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不需要急着加衣,适当“冻一冻”也无妨,并且可以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但晚上睡觉时要适当盖些被子,以免着凉。

晚秋温差大“秋冻”需慎行

在日夜温差变化较大的晚秋,切勿盲目“秋冻”。由于此时强冷空气频繁入侵,气温骤降,气温变化幅度大,不能一味强求“秋冻”,否则不但对健康无益,反而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此时要适当增减衣服,以防感冒。

“秋冻”并不适宜于每个人,青壮年、体质较好的老年人和小孩最好不要早添厚衣,这有利于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抵抗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和孩子自身调节能力差,遇冷抵抗能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身体很快会出现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应注意气温变化并适时增加衣服。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适度地“冻”。

如何通过“秋冻”有益健康

“秋冻”不仅限于穿衣上,适当的活动锻炼对于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非常有好处。不同年龄段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无论何种活动,都要注意一个“冻”字,不要让自己大汗淋漓,让寒气通过汗水扩张的毛孔侵入身体。身体微热,出汗即可停止。如果要进行冷水浴锻炼,建议整个秋季都要进行,不要间断。

五类人要远离“秋冻”
虽然适当的“秋冻”对人体有益,但是有五类人应远离“秋冻”:

1. 心血管疾病患者:人体要抵抗低温就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输送到身体内部,这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2. 溃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导致胃痉挛,使原有的溃疡病复发,甚至引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3. 脑血管疾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

4. 慢性肺病患者:秋季的寒冷空气对呼吸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5. 关节炎患者:风寒湿邪是导致关节病变的主要原因,寒性凝滞会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这类患者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的保暖,不适合“秋冻”。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