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孩子的天性

千万不要培养“乖小孩”,别抑制孩子的天性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地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因为“懂事”和“乖”是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小孩子心里也知道:自己表现得“乖”,大人就会高兴,大人就会喜欢自己,夸自己“懂事”。为了得到这些,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藏起来,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然而,事实上,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听听专家详解其中的玄机。

“乖”意味着讨好大人,忽视真实的自己

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认可为生活的主导,失去了表达自己的声音,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十分痛苦。为了博得照顾者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的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的要求还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不断上演。

“乖”意味着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每次听到家长说“爱哭不是乖孩子”或者“男孩子不能随便哭”之类的话,我就有些生气。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才会顺利地表达情绪。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接纳他的情绪,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为什么那些小时候非常乖的孩子可能在学业上出色,但在人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原因是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们过着一种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如成为公务员,这样的孩子才是“乖孩子”。而越乖的孩子,随着他们渐渐长大,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一个生活中的“妈宝男孩”,完全无法自主决策。这样的“乖”,能取得什么大成就呢?从这个视角来看,那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是“乖”孩子。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落后于时代

父母期望我们考取公务员,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现实是什么呢?成为公务员的人要忍受低效的官僚体制,而那些当时让父母担心的“不乖”小孩,如今开始占据先机,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并不是说乖小孩不能取得一番事业,但是“乖”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太多。

“乖”不是个褒义词

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乖”并不是个褒义词。遗憾的是,能够认清自己视野局限的父辈并不多,大多数还认为下一代应该“乖”一点,走一条稳妥的道路,认为越安稳的职业,就越能保证稳定的生活。然而,这个时代人们朝着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哪里还有什么铁饭碗?等别人功成名就时,那些听从父辈指点的“乖”孩子才发现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调整职业方向,再次痛苦地适应社会。

培养孩子有千千万万个目标,而最差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乖”小孩!亲爱的小孩,从现在开始,你可以做一个生气的小孩、真实的小孩、走自己的道路的小孩、叛逆的小孩。唯独,不要做一个乖小孩。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