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人家都考那么好的成绩!”面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单,不少家长会说出类似的话语,目的是想激励孩子能以好同学为榜样,努力学习。然而,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最不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即使他们被迫接受,内心也会产生抗拒!对于还没有形成自己价值观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在通过摸索来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这句话的出现会干扰孩子的价值观建立,对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产生破坏。也许家长说过这样的话后,孩子会努力学习并提高成绩,但对他的内心建设却会埋下隐患!
“看着我的眼睛!”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可能用这样的话来审问孩子,试图通过眼神的力量迫使孩子坦白。然而,这种方式是愚蠢且低效的。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采用并肩而坐的方式,取代面对面眼对眼的方式,这样孩子更容易向你敞开心扉。因为眼神是会说话的,孩子已经自责了,他一定会感到害怕,此时应该用柔和的方式来教育他,切忌以暴制暴!
“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这句话可能是家长之间开玩笑时说的,但对孩子来说会产生不良影响。要知道,孩子的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太强,什么样的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样的行为就会被加强。频繁灌输“打”这个词会导致孩子产生暴力行为。因为在他的认知中,既然父母可以轻易地开玩笑使用“打”的词语,说明这种行为并不严重,可以接受!所以,请父母不要把孩子当成玩具或者宠物,永远不要用类似的玩笑。
“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是不行!”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自家长心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对立,还会破坏和妨碍孩子公正意识的培养,缺乏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甚至滋生暴力倾向。与孩子沟通时,要对事情做出清晰的解释,提供所有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只要考满分,就给你买玩具!”为了鼓励孩子学业进步,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但要适度。频繁的物质奖励可能适得其反,带来弊大于利的结果。孩子学习不是为了取悦家长,而是为了自我充实。将考试成绩与惩罚和奖励挂钩,会破坏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长期来看还会助长孩子的功利心态。玩具是放松身心的工具,不应与成绩挂钩。无论考得好还是不好,都可以适时给孩子购买玩具。
“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当孩子犯错误或者辅导孩子功课时,家长应少问“为什么”!因为对于单纯天真的孩子来说,他们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只是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他们只是不会写作文,但是他们怎么会知道为什么?经常问候孩子“为什么”会养成他们撒谎的坏习惯。家长不应义务多问“为什么”,而是应该常常帮助孩子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积极正确地引导,比起无目的地抱怨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