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的锻炼方法

气血是双胞胎

一个主动,一个主静,相互配合滋养全身。中医学认为,气血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们由饮食中的营养物质经过脾胃化生而得到补充。气属阳,主动,有温煦机体的作用;血属阴,主静,有濡润周身的作用。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因此,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临床上治疗血虚常配合补气药物;治疗血行失常以调气为上,调血次之。如果脏腑功能不够协调,气血生成的速度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就会形成气血不足。

引起气血不足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脾胃功能失调。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则食量减少,脾虚则运化无力,导致水谷精微不能有效利用,使气血的来源得不到保障。其次,不良生活习惯也能引起气血不足,比如经常熬夜。人在白天的所有活动都是消耗气血的过程,夜间则通过睡眠把消耗的气血补充回来,是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如果经常熬夜、睡眠过短,气血自然入不敷出。

而有些人则相反,长期久坐或整天躺着,缺少必要的运动,也会使人体气机运行始终处于缓滞的状态。常言道:“流水不腐”,这是因为其不断有新鲜的物质生成。缺乏运动的人,体内衰败的气血不能及时排出,虽然气血的“量”没有减少,但“质”却不符合要求,不具备应有的生理功能,同样会导致气血不足。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些胖人面色苍白,这是血不足的表现,一动就喘是气不足的表现。

不爱运动固然不是好习惯,但劳累过度也会耗伤气息。肢体的运动靠气来推动,长年累月地劳作必然伤气,气虚就会逐渐导致血的生成不足,最终导致气血两亏。

另外要注意的是,脑力劳动过度会引起心脾两虚,继而影响气血的正常生成,也会导致气血不足。

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前面说的都是内因,还有一种比较隐蔽的原因引起本证,即外邪的潜伏。外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侵犯体表以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邪气便进入体内并停留下来,体内的气血就会在和邪气斗争的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因此很多慢性病患者大多存在气血不足的问题。

自测症状辨气血

1.健忘心悸:心主血脉,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的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所以常表现为心慌气短、健忘。

2.视物昏花:“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昏花、视物功能下降,多与肝的气血不足有关。

3.面色萎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无光泽,易感到浑身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4.皮肤粗糙:气血对人体的肌肤有重要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气血不足则肌肤失去濡养,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发暗、发黄或没有光泽,甚至长斑。

5.头发干枯:“发为血之余”,意思是说头发的生长依赖血的滋养,而“血”的上行又赖于“气”的推动,因此气血不足时头发干枯会没有光泽。

6.手足麻木:肝藏血,可以滋养人体的筋膜,使之活动自如。如果肝的气血不足,则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甚至痉挛。另外,指甲和趾甲也是筋延伸到体表的部分,所以肝的气血不足还会表现为爪甲脆薄、颜色浅淡、变形脆裂等。

7.失眠多梦:心肝气血不足,则心不能藏神、肝不能藏魂,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易醒或多梦。

8.月经量少:女子的月经与气血关系尤为密切,如果气血不足,常会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月经停闭。

9.头晕耳鸣:大脑的功能需依赖气血的充养,且精血、精气之间可以互生互化。若气血不足,不能上充头目,或致肾精亏虚,可见头晕耳鸣。

10.疲倦无力:“气”为人体脏腑的机能活动提供动力,气的充足可以使人保持活力;“血”为肌肉筋脉提供营养的物质。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疲倦无力。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