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又称针刺疗法,是通过将针具缓慢地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和提插等方法来刺激特定部位,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效果。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针灸常用的5个穴位。
三阴交穴:有效治疗妇科疾病
位置: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离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作用:三阴交穴属于脾经,是肝脾肾三经的交汇点,也被称为“女三里”,具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作用。
对于妇科疾病,刺激此穴位有效,如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脚底肿胀和手脚冰冷等。
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的患者可在月经开始前的5至6天每天花1分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良好的保健效果。对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等,经常刺激此穴位能改善病情。但不适合孕妇。
关元穴:治疗阳虚畏寒和宫寒不育
位置:位于下腹部,正好在身体前正中线上,距离肚脐下3寸。古代有“关元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之说。
作用:关元穴有补益元气和肾气,使下部温暖的作用。它能治疗广泛的疾病,包括妇科疾病如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以及男科疾病如阳痿、早泄和前列腺疾病等。每天坚持按压或灸烧该穴位15分钟,有助于提高性功能。对于腰部发冷、阳痿、早泄和体质虚弱的患者效果更好,还可治疗突发的昏厥。
操作:可以采用隔姜灸法,即在关元穴上贴上一片切薄的姜片,然后用艾柱来灸烧,每次约15分钟,直到感觉穴位处发热为止。对于阳虚畏寒和宫寒不育的患者,疗效更显著。
膻中穴:“捶胸顿足”的延年益寿
位置:膻中穴位于我们身体正中间的上方,准确来说是第四根肋骨、两乳头连线的中间点的位置。
作用:刺激该穴位能够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特别是有效治疗各类与“气”有关的疾病,包括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和心绞痛等。此外,它还可以治疗产后缺乳、乳腺炎、肋间神经痛、胃贲门痉挛等疾病。
操作:可以双手交叉握成空心拳,然后捶打这个穴位。也可以将一只手的四个手指并拢,用指腹顺时针按揉或从上往下推揉,每天不少于100次,持续2至3分钟。现代医学证明,人体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胸顿足”可以延年益寿。
涌泉穴:增强肾精、提高听力和视力
位置:位于足底部,当脚趾弯曲时足前部凹陷处,也就是第二和第三脚趾的趾缝纹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点上,也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
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可以增强肾精、提高听力和视力、增加精力、提高性功能、强健腰腿、使步态更有力。按摩该穴位还可以改善急性心绞痛症状。涌泉穴对于咽喉肿痛、头痛、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癫痫、不孕、月经不调、怕冷、阳痿、遗精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也有疗效。
操作:每天晚上泡温水足浴后,用热的双手掌按摩涌泉穴,右手按摩左脚的涌泉穴,左手按摩右脚的涌泉穴,直到足底发热。每天临睡前按摩该穴位可以实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按摩时要保持心境平和,效果会事半功倍。
足三里穴:保健的首选穴位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前外侧下方凹陷处的下3寸,距离胫骨前缘一横指(即中指)的位置。
作用:足三里穴号称人体保健的首选穴位,俗话说“经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刺激足三里穴可以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增强消化功能和食欲;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预防和缓解很多常见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呕吐、肠炎、便秘、胆囊炎、胆肾结石绞痛、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对于急性胃痛的缓解也非常有效。
操作:用拇指每天按压足三里穴2至3分钟,力度以局部酸胀感为宜。在紧急情况下,如胃痛急性发作而衣服较紧,可以用笔尖穿过衣物刺激该穴位,以缓解症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