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物是慢性食物中毒死亡

日常生活中,食物既能治病,也能致病。我们身边究竟有多少食物正威胁着健康呢?下面的专家评选出了食物历史中的10个灾难时刻。这些食物要少吃或者不吃,否则就等于是慢性自杀,需要小心!

味精

1908年,一位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味精,从此食物变得更美味。

灾难标签:谷氨酸钠。味精是一种化学调味料,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摄入过多会导致神经功能抑制,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症状。味精中还含有钠,过多摄入可能导致高血压。

专家建议:市场上的很多调味酱、汁,如蚝油、咖喱、酱油等都含有谷氨酸钠,所以在做菜时,如果已经添加了调味料,就不需要再放味精,盐也要少放。餐馆为了保证菜品的口味,通常会添加较多的味精,建议尽量减少外出就餐次数。

罐头肉制品

1937年,斯班姆午餐肉在英国问世,年销售量达到60亿罐,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灾难标签: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常被用作染色剂和防腐剂,尤其是在罐装肉制品中含量更高。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食用甚至可能致癌。

专家建议:罐头肉制品不仅亚硝酸盐含量高,还含有过多的盐分和脂肪,且营养损失严重。建议尽量不购买罐头肉制品,少购买熟肉,多吃新鲜的、自家烹饪的肉类。

人造黄油

1869年,化学家穆列斯发明了替代品比黄油更容易保存的人造黄油,拿破仑三世曾为他颁奖以示嘉奖。

灾难标签:反式脂肪酸。人造黄油有许多吸引人的名字,如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等,但它们的共同化学名称却是反式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可能导致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等疾病的高发。

专家建议:饼干、面包、巧克力派、沙拉酱、奶油蛋糕、冰淇淋、珍珠奶茶、咖啡伴侣等食品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要尽量少吃。购买包装食品时,要留意食品营养标签,查看是否含有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等,建议谨慎购买。

炸鸡

1952年,山德士上校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美国犹他州开业。

灾难标签:饱和脂肪酸。为了保证口味,餐厅的煎炸食品通常选用含有较高饱和脂肪酸的棕榈油。饱和脂肪酸是心血管的大敌,能使胆固醇升高,诱发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炸鸡通常会裹上一层面糊,导致摄入更多油脂。煎炸食物的油通常会使用5-7天,反复煎炸会产生有害物质。此外,高温煎炸的食物会导致维生素流失。

专家建议:吃油炸食品最好搭配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蔬果,如藕、油菜、豇豆、芋头、山楂、冬枣、猕猴桃和柑橘类水果等。肉类本身就含有饱和脂肪酸,所以最好采用蒸、炖等方式烹饪,减少油脂含量。

碗装方便面

1971年,碗装方便面在日本诞生,随后被引入其他国家。

灾难标签:聚苯乙烯。碗装方便面通常包装在含有聚苯乙烯的盒子中,这种材料在高于65摄氏度的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方便面的调料中还含有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此外,方便面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极低,相反钠含量却很高,一碗方便面的盐含量是每日最高摄入量的2倍,谷氨酸钠含量约为1克。

专家建议:方便面最好不要经常吃,最好买泡面时将其煮熟。在吃面时,搭配些蔬菜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卤蛋、豆腐干,黄瓜、西红柿等蔬菜。调料只需放一半即可。若要食用碗装泡面,最好换汤煮着吃。

大号芝士汉堡

1960年,英国奶酪协会命名为“农夫午餐”的大号芝士汉堡开始流行。

灾难标签:坏胆固醇。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许多研究证实,摄入过多的坏胆固醇会增加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风险。

除了上述食品外,还有4种食物因含有过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被列入“黑名单”:1933年在美国诞生的乳酪牛排(Cheesesteak),1982年英国推出的莱曼斯伍德(Lymeswold)奶酪,1995年问世的油炸巧克力棒(Deep-fried Mars Bar),以及法式乳蛋饼(Quiche)。

专家建议:蛋奶和肉类通常含有较高的坏胆固醇,不宜经常大量食用。在吃这类食品时,应注意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豆类、玉米、燕麦等。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蔬果,如柑橘类、猕猴桃、葡萄、番茄、小白菜、菜花,能降低血脂,调节血脂代谢。此外,喝一杯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茶叶中的茶色素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其中绿茶比红茶更好。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