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健康从年轻开始 20岁到80岁都适用的护心指南

适用于20岁到80岁的护心指南

心脏健康需要从年轻时开始维护。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学院环境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男性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86%的心肌梗死,而健康饮食和限量饮酒可以降低35%的心脏病风险。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照顾好自己的心脏。

20岁: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运动就像给心脏买保险。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时间都是坐在写字楼里,回到家后又窝在沙发上,每天很难达到建议的一万步运动量。一项英国的研究表明,长时间久坐的人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是常人的两倍。一项针对8800名25岁以上居民的澳大利亚调查显示,长时间久坐不动不利于消除动脉斑块中的“好”胆固醇。建议20岁以上的人把运动融入生活中,比如每天在小区周边或公园里散步或慢跑,这样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此外,要尽早戒烟,并减少二手烟暴露。已有大量证据显示,吸烟和二手烟都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也非常重要,不要认为年轻就是最好的,也不能忽视健康。建议年轻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检查胆固醇、血压、心跳、体质指数(BMI)和腰围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必要时进行心脏影像学检查,了解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是否需要改进。

30岁:带动全家过上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此时多数人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身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在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上,30多岁的人需要发挥更多的作用,带领整个家庭过上护心的健康生活。首先,利用周末或下班时间,带全家人一起户外活动,比如每两周去远足一次,晚饭后一起去公园散步。要以身作则,不要一到家就坐在沙发上,脚放在腿上。其次,控制饮食:减少盐和油的摄入,增加绿色蔬菜的摄入。多样化的主食,可以用杂粮米代替白米饭。还可以教育孩子参与挑选蔬菜和洗碗,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不要随便发泄压力,不要让家人遭受"二手压力"。研究表明,压力会导致心率和血压上升,还可能损害血管内壁。建议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每天为自己和家人安排放松的时间。此外,增强健康意识,了解家族史:是否有家族成员在55岁之前(男性)或65岁之前(女性)患有早发心血管疾病,同时要加强健康体检。

40岁:均衡饮食控制体重

到了40岁,新陈代谢开始减慢,腹部脂肪凸出成为中年人难以避免的问题。因此,首要任务是控制体重。首先,吃足够的食物并不一定意味着摄取了足够的营养。控制体重、血压和胆固醇的饮食方案包括:摄入各种水果和蔬菜、全谷物、去皮家禽和鱼、坚果和豆类以及植物油,并限制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盐、红肉、甜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外出就餐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其次,通过运动消耗多余的能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或75分钟剧烈运动。如果体型较胖,希望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4次中等到剧烈程度的运动,每次至少40分钟。如果不能按计划运动,每周尽量找时间坚持至少进行10分钟的运动也是有益的。此外,体检也非常重要,除了定期测量血压外,45岁之后每三年应该检查一次血糖。如果体重过重或有糖尿病和高血糖的风险,需要增加检查的频率。另外,中年人中睡眠呼吸暂停很常见,这可能导致高血压甚至心脏病和中风。一个表现是睡觉时打呼噜特别响亮。建议留意伴侣的打呼情况,并及时就医。

50岁:打造完美的夫妻生活

年过五十,孩子通常已经上大学甚至步入社会,终于可以为自己活一回了。但很多家庭也面临婚姻危机,夫妻之间经常吵吵闹闹,特别是孩子(这个“缓冲剂”)离开后,矛盾可能会加剧,甚至导致离婚。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压力研究所发现,不良情绪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其他研究也表明,家庭幸福程度会影响心脏健康,夫妻经常吵架会导致血压、胆固醇和血糖水平上升,而相互支持的夫妻血压更稳定,幸福的婚姻对于心衰患者的存活率也有帮助。五十而知天命,这个年龄段要学会看开一些,知道夫妻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和谐的感情需要有人率先觉察并做出改变,不妨自己成为那个先“进步”的人。这个年龄段还需要了解自己的心脏状况,学习关于心脏病的知识,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心脏病发作时都会有胸痛的症状,因此要及早发现危险信号。如果已经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就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控制饮食并进行规范治疗。

60岁以上:记录心脏日记

退休后,时间相对充裕,可以每天记录健康状况,特别要做好心脏日记。美国心脏协会表示,老年人每天应记录全天的平均血压、运动量、饮食及其摄入量,并及时与医生沟通。除常规体检之外,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血管超声检查。饮食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用蔬菜和水果替代高热量食物;选择富含纤维的全谷物;每周至少两次吃鱼,尤其是含有欧米茄-3脂肪酸的鲑鱼、鳟鱼和沙丁鱼;选择无脂或低脂(1%)的乳制品;减少饮料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