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应如何饮食养生

现在是夏秋交替的季节,天气由炎热转为凉爽,阳气渐渐减退,阴气增长,从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这是万物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候,气温差异较大,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稍微受凉就容易患感冒。为了防止感冒,我们需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在户外活动后,请及时擦干汗水。入秋后,很多人开始出现鼻塞、流涕、鼻痒和打喷嚏等症状,这些并不一定都是感冒,也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同时,还要预防慢性胃炎和关节炎等慢性疾病。

如何饮食

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

立秋后,是冰箱病的高发季节。很多人因为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经常引发胃肠炎等急性疾病。这是因为在经历炎夏的消耗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的抗病能力也减弱。稍一不慎就可能出现胃肠不适。

因此,入秋后需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饮食方面,可以采用“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的健康饮食方式。同时,应尽量减少摄入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以清淡为主。在食用海鲜和烧烤时,一定要注意食材的新鲜程度。

多吃水果,防止秋燥

入秋后,天气干燥,容易导致口干舌燥和鼻子出血。有些人可能会感到鼻腔干燥,频繁咳嗽,有时还有少量的痰液,但总是咳不爽。嘴唇会干裂并且疼痛,喝水和吃饭都困难,这就是常说的“秋燥”。

预防秋燥症,首先要调整心情,保持愉快的心态,不要焦虑。其次,要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比如橙子、柠檬和乌梅等。同时,要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如何运动

轻松平缓,量不过大

秋季的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为了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秋天的清晨,气温较低,根据室外气温的变化来增减衣物,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锻炼后切忌穿着湿汗的衣服在冷风中久留,以免着凉。

由于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下,人体的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容易受伤。所以,在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秋天是进行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人体正处于收敛内养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出汗过多消耗阳气。运动时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此外,对于运动者来说,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比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如果出汗较多,可以适量补充盐水,但要少量多次地喝水。

如何睡眠

夜晚寒凉,防止受寒

在夏天的高温时,很多人习惯开空调、同时用电扇吹脸,但到了秋天,夜晚变得凉爽,长时间开空调睡觉会容易受到冷空气的侵袭。空调对睡眠者的头面部吹风过多,很容易引发偏头痛和面瘫。

冷风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不能充分松弛休息,第二天会感到全身酸痛和乏力。如果秋天的空调直接吹到腹部,会引起腹泻。因此,立秋以后,在保持空气清新的同时,要谨防吹空调受凉。

如何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气象过敏和“秋愁”

入秋后,天气阴雨多,阴雨连绵时,人体内松果体会分泌褪黑激素增多,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受到抑制,细胞代谢会下降,人的情绪也会低落消极,精神萎靡不振,出现“秋愁”的现象。人的身体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气温的变化,如果气象变化超出适应能力,就会感到不舒适,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气象过敏症”。症状主要包括抑郁焦虑、血压升高、失眠、多汗、头痛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等。

要避免气象的“过敏”,首先要保持生活的规律。在晴朗的日子里,多进行户外活动,享受阳光的照射。其次,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能促使人脑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消除抑郁情绪。此外,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跳舞、唱歌、听音乐等,可以使心情愉快,提高精神状态。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