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身的注意事项

健身要讲科学,特别是冬季健身要注意以下七点:

晨练不过早

冬天早晨气流淤滞,新鲜空气较少。《黄帝内经》中早已记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道也”。也就是说,在寒冬时节晨练不宜过早。特别是中老年人,应该等太阳升起后再进行锻炼,以防止寒冷引起疾病。

强风不宜锻炼

冬天最好不要在强风中锻炼。凛冽的寒风会使人感到更寒冷,寒风中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会增加10% - 20%。增加运动量后产生的热量主要用于御寒,很难达到健身的效果。此外,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由于关节和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容易导致受伤,与健身和娱乐的原则相悖。

感冒时不应进行锻炼

当人们感冒时,身体会感到疲劳和乏力。如果有发热,体能消耗会更加增加。体力运动会增强新陈代谢,不仅不利于感冒的康复,还会延长或加重病程。此外,感冒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运动会导致肌肉应激加速,使免疫系统更加疲劳,降低肌肉的抵抗力。

避免在雾霾天气锻炼

冬天阳气闭藏,尤其是雪雨之后,雾和霾较多。雾和霾天气对呼吸道黏膜会造成损害,降低其障碍和防御作用。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会乘虚而入,引发肺部疾病。在雾和霾严重的天气里,最好待在家里,或进行室内运动。

不要空腹锻炼

空腹运动容易导致头晕、出冷汗、胃痉挛等低血糖症状。低血糖还会影响脂肪酸的代谢。中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能量储备减少,更容易出现这些现象。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最好在运动前吃点东西,如热粥或热牛奶等,既能补充能量,又能驱寒。

锻炼前应进行热身

寒冷的冬天,准备活动尤为重要。体力运动中的新陈代谢是逐渐增强的。组织和细胞从相对静止的惰性状态转为活跃的“清醒”状态,至少需要五分钟。运动学家认为,当环境温度降到12.8摄氏度时,会影响到指和趾的活动能力。因此,冬天锻炼前的热身更为必要。

锻炼后不要立即进食

寒冷的冬天,刚刚运动完后,四肢、皮肤、心脏、肺部甚至消化道黏膜及周围组织都处于“冷适应”状态。如果立即进食太热、太烫的食物,消化道黏膜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可能导致微血管破裂和出血。此外,运动过程中大量血液进入运动器官,胃、肠和胰腺等消化器官的血液供应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立即进食不利于食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