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误区汇总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养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养生方式和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其中,有很多人选择中医药养生,基于对中医药的信任。然而,由于中医药知识匮乏,很多人对中医药养生存在误区。以下简单介绍中医药养生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养生就要补

很多人选择各种所谓的品质名贵中药,如鹿茸、虫草、西洋参、高丽参等药物,泡水、泡酒来进补。这些药物确实很名贵,也补药,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身体是否需要。大部分健康的人是不需要补的,就像轮胎充满了气,你继续给它打气的话,它会爆炸。

当然,很多人会说他们的身体是亚健康。确实,由于社会和家庭等因素的压力,以及环境污染、食物添加剂等原因,很多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出现了乏力、多汗、失眠多梦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中医药是正确的,但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乏力就是气虚,多汗就是阴虚或气虚,失眠多梦就是气虚或血虚等等,就盲目选择中药进补,结果越补越虚。

中药的应用有严格的标准,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条重要原则:“有是证用是药”。我们说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是由中医大夫经过对患者望、闻、问、切四诊之后,综合分析得出的判断,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补来养生。

误区二:中药没有副作用

随着人们对各种药物和生物制剂副作用的深入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药。加上很多医药产品的宣传,让中药的副作用几乎被忽略,给人一种“中药是纯天然的,中药是无害的”的观念。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是药物。中医的治病思想之一是“以偏治偏”,即运用药物的特性来调整人体功能的偏差,因此中药本身是有治疗作用的。虽然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大部分中药没有肝肾毒性,但并不代表没有副作用。

这意味着,中药如果应用不当,虽然通常不会对肝肾造成损害,但会对机体功能造成损害和偏差。

误区三:非药物疗法无限制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非药物疗法的养生书籍,但同样,非药物疗法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比如,拔罐疗法是传统医学的宝贵疗法,它利用空气负压造成机体局部充血和炎症,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就像中药一样,拔罐疗法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它有适应症,也就是说有不适宜的情况甚至禁忌症。

在调整机体状态进行养生的过程中,如果方法选择不当或操作不当,会对正气造成损害甚至加重疾病。临床上出现过很多患者,由于过度拔罐导致皮下硬结、皮肤严重淤青甚至坏死和留下疤痕。

经络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很多养生方法是通过敲打、刺激经络来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虽然从中医理论上讲,针刺和艾灸等治疗方法作用于经络,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治疗疾病。

但是,中医对健康的认识是“气血和”、“阴阳和”。这种状态的达到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敲打经络就能实现的。另一方面,中医认为,气血有其生、长、化、收、藏的时宜,不仅体现在四季中,也同样体现在一天中。不合时宜地激发气血运行,就像在该睡觉的时候进行剧烈运动,会破坏气血的“作息时间”,给机体造成伤害。

误区四:食疗人人适宜

食疗是几千年华夏饮食文明的瑰宝,在我们的健康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出现了许多食疗养生馆,它们的食谱大多是各种滋补食材和药材的综合,如甲鱼、海参、鲍鱼、枸杞、乌鸡等。当然,也有清热解毒药物和平补药物,如马齿苋、紫背天葵、香芋、山药等。虽然样式繁多,但一般都是简单拼凑,而没有根据食用者的体质进行搭配,造成了重视花样而轻视药效的情况,使得食补不能达到“补”的效果。

我提醒广大健康养生爱好者,不要盲从商业宣传。如果想通过中医药养生,可以到正规的中医医院咨询相关中医大夫,了解自己的体质,合理选择药物和方法。因为每个人和每个时期都不同,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运用中医药的“以偏治偏”原则,让自己达到“阴阳和”、“气血和”、健康长寿的目标。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