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伤口受伤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不小心会割伤自己的手,很多人不以为然,随便处理一下就好了,但是大家知道吗?一些小伤口也会致残疾,大家一定要警惕,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案例

王先生近日在家庆祝生日,希望喝点啤酒,结果在开瓶时用力过猛,被铁皮瓶盖划破了手指皮肤约1厘米长。他觉得是小问题,涂了点红药水,再用胶布包了一圈了事,饭后又帮忙洗碗。晚上入睡时,他感到伤指疼痛,并发现食指伤口处红肿。第二天疼痛加剧,但由于工作繁忙,王先生并没有去医院。第三天,由于伤口疼痛剧烈,他最终去了医院,医生打开胶布,发现伤口已有黄色液体分泌物,给予每天换药及口服抗生素处理,但肿痛并未明显减轻。伤后第七天,肿胀的手指末节皮肤颜色变紫,经过X光检查发现末节指骨有破坏并且形成了坏死组织,尽管采取了积极治疗,但伤后两周不得不进行截指手术,因为末节手指的皮肤坏死,导致指端血液循环受阻。

手部与外界的接触最多也最频繁,长期暴露于各种潜在的危险中,因此更容易受伤。创伤的组织可以是皮肤、神经、血管,也可以是肌腱、骨骼等,但通常是多种组织的复合伤。手外伤由于非常常见,所以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造成治疗上的延误。专家提醒,一处很小的皮肤割伤,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后果,可能会导致终身残疾。

发生外伤,正确处理两大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教授指出,发生外伤后,正确的止血方法和防止感染是两大关键:

1、止血。一般小伤口通过压迫即可止血,只要用棉球或纱布(也可以使用干净的手帕或卫生纸)压在伤口处数分钟即可。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手指外伤,应该用手压迫受伤指根部止血,也可以用橡皮条扎住指根部,并尽快去医院。

谨记:要记录扎住指根的时间,每小时应该放松一次,长时间扎得过紧会使手指缺血甚至坏死。在手外科,有很多因为止血带绑得太紧、时间过长而导致手部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甚至截指的病例。

2、防止伤口感染。预防感染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清洁伤口。顾玉东院士表示,在控制活性出血的条件下,应当用蒸馏水或矿泉水冲洗伤口,将伤口中的污染物冲掉,也可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用自来水冲洗伤口,尽量减少创面细菌的数量。“伤口裂开,皮下组织暴露很容易发生微生物的污染和滋生,最终导致伤口感染化脓。因此,闭合伤口也是预防感染的最重要措施,一旦伤口闭合,感染的机会就越少。如果伤口较大或有异物进入,应该去医院处理,在医生的具体情况下决定是否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顾玉东院士说。

需要提醒的是,手外伤后,每个人的皮肤愈合周期都差不多,大约需要一周左右才能完全愈合。但如果伤口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可能会长时间不愈合,甚至可能出现溃烂的情况。如果伤口超过7天仍然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并且没有好转的迹象,就应该考虑是否被病原菌感染了,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

手外伤处理的几个误区

手部常常会被一些利器刺伤或割伤,此时处理伤口很重要,但许多人常常陷入处理伤口的误区中——

误区1:不包扎伤口,让伤口自然风干可以更快愈合 ×

伤口愈合需要良好的湿度环境,如果手指被割伤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误区2:包扎伤口得紧一些,这样不容易感染 ×

包扎时应留出一定的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也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3:出血时,立即使用止血粉止血 ×

在家处理伤口时,尽量不要使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掩盖伤口,给医生的诊断和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费时间去除残留的止血粉,患者也会感到非常疼痛。实际上,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加压力,直到不再出血为止。

误区4:每天换药能更快恢复 ×

只要保持伤口的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按照医生的指示,大约3天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每天都换,反而会破坏刚刚愈合的组织,加重疤痕的形成。

误区5:愈合中的伤口上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用手撕下来 ×

实际上,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的愈合,除掉它会适得其反。

全部分类